(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pupupupuisland,言论不代表链新闻立场)
2022 年 11 月初,第一大虚拟货币交易所 Binance 老板 CZ,对第二大交易所 FTX 提出安全性质疑,并带头大量抛售 FTX 的平台币,成功引起市场恐慌,造成 FTX 大量用户三天内挤兑 60 亿美元,接连引起了流动性危机、关闭提领,最后导致 FTX 宣布倒闭破产。
在短时间内需要处理这种规模的提兑量,不论是发生在任何银行或交易所,恐怕都难以负荷。这几天,社群上也充满了各种恐慌与谩骂;事到如今,我们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或许可以思考以后如何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如果可以找出一套改善机制,使区块链经济体的运作更安全、更有效率,同时又能把挤兑的冲击降到最低,未来或许就可以通过社群及股东投票来实验性执行。而这不正也是那些「代币」其中相当重要的价值吗?
水=钱、水箱=交易所、水流=流动性
如果要激发更多大众的参与及讨论,首先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将一切「简单化、科普化」,因此我们会试着用白话的文字及插图,来解释其中的概念与运作原理:水就像是金钱、水箱就是银行或交易所、进出水口内的水流就是流动性。
一、为什么我们需要水箱?
在开始前,我们也先来思考为何会有银行或交易所的存在。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各自的钱包,然后进行每一笔交易都要找到买卖双方、每一种功能都要到不同的平台,一定会相当不方便,并且多出许多成本与风险。
这就像每个人都各自拿着一杯水,互相用汤匙捞来捞去,还要走到不同地方、找不同的人;而交易所就像是提供了一个大水箱,大家可以把水倒进来,并且水箱管理员会在纸 (内部帐本) 上,记录谁有多少的钱、谁又转给谁多少钱、谁愿意用多少钱买多少水,大家都可以更容易的从事各种投资及交易活动。
二、建造水箱也要钱
但建造水箱也并非不用成本与风险的,不然谁要没事去盖水箱、帮大家管水、存水还给用户利息呢?
因此,必须看清的事实就是,所有的银行或交易所,几乎不可能只靠着低廉的手续费,在 100% 完全不动用用户资产的情况下,还能持续营运与盈利。在传统金融体系也一样,不论是政府、银行或保险公司,他们都会拿「一部分」大家的钱从事其他各类型的投资,让资产与负债保持平衡。把水锁在一个完全密封的水箱,是不会平白无故自己越生越多的;并且水箱的建设、营运、人事、管理、行销、升级也都是需要钱的。
三、分开的「托管水箱」与「交易水箱」
每个人存在水箱内的水也会区分成不同的用途,有的人可能只是想找个安全的地方托管存放著、有的人可能是想要方便的进行各种交易;我们可以最简略的区分成「托管水箱」与「交易水箱」两类:
「托管水箱」的任务就只有完全的保管服务,不可以操作任何其他的交易,因此用户需要在存放时,需要预先支付一笔保管费,也可以随时安全的取出。并且这些水完全不会被拿去任何地方投资或交易,因此理论上也不该有任何的利息。
「交易水箱」的功能则会更多样化,可以暂时时保管、交易、拿去其他地方投资等等的,也相对会有高一点的风险。而交易所主要一部分收益,就是靠交易水箱内的各项服务来赚取手续费,因此也会提供更高的利息,鼓励大家把水放在这边使用。
而这两种水箱的运作,以及里面的水,也应该是完全独立区分开来,不可互相挪用的。
四、结构更明确的「交易水箱」
除了最基础的两种水箱分类,在「交易水箱」中要处理如此复杂的进出水与用水分配,也绝对不该是「一槽式水箱」。它可能会需要区分成多用途的水槽,一部分让大家方便交易取用、一部分拿去其他地方投资、一部分锁住当储备的水等等。
比起把全部的水混在同一个水槽,「结构」相对更清晰的水箱,一定能做到更完善的管理与风险控制,也才能让大家更放心的把水放进去。而这次 FTX 所遇到的问题,正是因为把用户的储备资金、投资资金、公司的财产等等,多水混用所导致的。
五、「透明」的储备水槽
有了结构完整的水槽后,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储存备用的水,以及该如何「保证」储备用水的安全?
从历史上来看,传统金融的政府及银行在遇到问题时,总是可以暗地里窜改帐本或是直接偷印钞票,而大多数人却都毫不知情。相较之下,区块链的特点则是可以把印钞规则,直接写在智能合约中,即便想要窜改,也可以直接从链上数据看得一清二楚。而储备水槽里面的「用户储备资金」,也应该放在完全透明公开的区块链网路上,
因此,用户只需要「看得到」三件事:总共有多少水量、各种用途水槽的比例、储备水槽里面的水。其他商业运作的部分,当然要保留一定程度的隐密性。
如果不是实质的「透明化」,而是把「保证」的工作交给第三方的保险公司或法律团队,也是可能会遇到请辞或破产倒闭的。即便最后走到法律流程,也会花上好几年冗长的诉讼期,还有许多清算、债权、跨海、集体诉讼等等复杂的问题。
在挤兑事件后,很多小交易所、金融服务商也都赶紧发新闻稿公告,宣称自己的储备量「没问题」,但却都没有公开链上纪录的实际证明,这种做法也相当令人质疑。
六、储备量是否安全,看的是「比例」而不是「量」
有了透明的储备水槽后,用户们就能随时看到实际的储备用水,但多少的储备量才算是「安全」的呢?
在FTX事件延烧后几天,币安也急忙公布了储备资产证明,但用户仅能看到的是一笔「庞大的数目」,实际上却无法得知,这在用户放进的资产中占多少的比例。POR储备证明的安全程度,看的应该是「比例」而非「金额」;1公升的储备水量,对1公升的水箱来说是100%的安全性,对10公升的水箱来说却只有10%的安全性。
如果储备资产里面,写的是多少「市值」的某种非稳定币货币,当未来短时间要大量卖出兑现成其它货币时,一定也会「越卖越便宜」,所以那些金额的实际市值也会是更缩水的。以下其他几点也是必须留意的:
- 交易所自己发行的代币不该列为储备资产
- 各种币的「储备比例」应该分开计算
- 跌幅空间也要评估进去
- 避免过多单一或相关生态系的币种
- 储备资产「变现」时需要多少时间
- 大量变现时,是否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 储备资产提领的「主控权」在谁手上
- 这些资产是否有私钥遗失或遭骇等风险
七、流通量与储备量的「安全比例」该如何分配?
你认为一个交易所的大水箱内,平常不可以动的安全储备水、可以流通交易使用的水、拿去别地方投资的水,这三个各别应该是多少比例呢?
每个交易所及用户一定都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与答案,在交易所做到透明的前提下,接着就是靠用户们的选择(消费),来找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市场价格)。
以下为完全凭空的「推测」,没有任何实际的参考依据,每个数值、单位、统计方式在实际执行上,都会需要交给该专业领域的人。这边仅提供我们的思考架构与逻辑,希望能抛砖引玉:
交易所「内部」的「交易量」不论多大,依然都只是内部记帐本上的数字变化;因此,整个水箱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才需要计算为「流通量」。假设一个交易所内的用户总资产为100亿,过去的每日平均流通量为10亿;也就是平均而言,在存量100公升的水箱内,最低可能会剩到90公升,最高可能会到110公升。
接着,由于里面的100亿可能是由各种稳定币、非稳定币组合而成的,因此我们也需要依照不同币的「存量比例」及不同币的「涨跌幅空间」,来「加权计算」波动范围。假设加权统计后,中位数或平均值为4倍,原本常态的10亿流通量,可能会多出3倍的流通量需求,变成最高40亿的流通量。
而这个最高的波动流通量,除了要放在交易水槽内一份,也需要放在储备水槽内一份,才能作为挤兑时的缓冲。因此,我可能会将交易量、储备量的比例分配为1+3:3。也就是在总量100公升的水箱中,会先放40公升在交易水槽、30公升在储备水槽,剩下的30公升才拿来作为营运或其他投资的资金。
八、即时更新的水槽与水管
但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数值,都会是不永间断的即时更新,所以不会是一次的计算后,就永远套上相同的结果。因此,逻辑上可能会有点像机器学习的概念:先设计出一个基本公式,这个公式的架构与任务目标不会改变,但里面代入的数值、加权值,都会因应当下及过去的数据来自动调整。
并且,可以将量化交易的概念套用上去,从过去的波动变化数据分析,当电脑侦测一些可能超出预估范围的波动变化,就自动调整公式中的部分数值,即时修正成能健康运作的状态比例,同时也提前向管理员或用户发出提示。也就是让交易量、流通量、储备量、提兑量、资金分配等复杂的统计问题,都由电脑以「提前预防」的方式运作,而不是在「出现问题」后,才以人工的方式修正。
九、谁拥有出水口开关权?
如果一间银行或交易所,担心会有大量挤兑的征兆时,要权威式的解决问题,当然可以直接暂停服务,或是暂缓提兑速度。例如:加密货币借贷公司 Celsius 曾以「市场出现极端状况」及「保护及保留客户资产」为由,暂停提款及转帐服务;或是币安也曾以「某笔交易卡住」为由,暂停用户提领出他们的比特币。
但每当发生问题,交易所似乎就可以单方面的违约,人为的全权决定用户资产是否要被保留(扣押)在交易所内,并且也没有任何的公开规则,或是违约罚款。那么,未来只要出现大量提兑问题时,都用人治的方式来强制执行关闭提对,真的是好的吗?我们怎么知道那些声称「保护用户」的理由,是真的在保护用户资产,还是在保护交易所自己的流动性呢?
我们是否能透过某种机制设计,让出水口的「开关权」避免单方面的掌握在交易所,以保护用户权益;同时又能避免市场恐慌的滚雪球效应,以保护交易所的流动性呢?
十、出水口可以如何优化?
水箱使用一个尺寸不变的出水口时,不论里面的水量多寡,都会以一样的速度流出;但如果「交易水槽」是高水位时使用大出水口、中水位时使用中出水口、低水位时使用小出水口,就可以变成依照水位高低安排合适的流出的速度。
也就是说,或许可以在「交易池储备量」与「流通量」都很大时,开放更快速的提兑,以增加市场效率;相反的,短时间内如果出现了市场恐慌,流出量逐渐增加、交易池储备量逐渐减少时,就加长提兑所需的时间。而加长时间的目的,在于让短时间内的恐慌情绪可以有一点冷静期,并且可以让交易所在其他地方的储备资产、抵押品,有较充裕的处理时间变现,再调度回「交易水槽」以达到安全水位。
在图示中,我们为了简化概念,因此是以三种水位与出水口宽度,来比喻储备量与提兑速度。但实务上应该会更像是一个可以自动缩放宽度的水管,是线性、且小单位的不断即时变化。
另外,或许也可以在一般流通量、波动流通量、清算流通量之间设置「水位感应阀」。当水位低于一般流通量,进到波动流通量时,就要自动准备将「投资水槽」里面的财产,开始卖出、赎回或变现,并起在交易水槽水位下降的同时,就开始补回到一般流通量的安全水位;而不是等到已经看到钱没了,才开始从其他地方找钱。当补回的速度不够快,交易水槽的水位逐渐从波动流通量下降至清算流通量时,就开始自动清算其他地方的财产,以及准备好储备水槽的调度与提兑流程。
结论:「流动性机制」需要程式化,以减少「人为」因素
这套机制要能够运行并且获得信任,首先需要将运算公式放在透明的链上,并且交由第三方审计及认证后,透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等同是将「运算、执行、约束力」都交由「不带情绪」的电脑来处理。站在单一用户的角度,提兑速度变慢一定会降低使用意愿,但明确的机制,则可以为群体用户带来更多的信任感。有时候,太有效率的市场,反而容易促成市场恐慌与滚雪球的情况。
这一切灾难的发生,并非程式码有漏洞、区块链技术出了问题。而是「人为」的挪用资产、「人为」的制造恐慌、「人为」的恐慌挤兑。或许我们该反思的是:是否该从那些威权、贪婪的交易所老板手里,把部分管理财产的权力,交给更加公平公正的程式码。
市场上没有所谓的完美模型,我们要不断改进水箱
虽然以上的举例都讲得很简单、很理想,但实际上的市场运作却是相当复杂,并且也不存在着一种永远都对的完美模型。我们可能没有能力实际的做出这套系统,或是这些概念早已做过也失败了;但这种时期,反而需要彼此激发出更破坏式创新的概念。
以下几点,是我们认为在「机制设计」上可以讨论的重点:
1.资产透明度:用户需要实际看到「用户储备资产」安全的存放在链上,并且不可挪用
2.储备资产的比例:需要找到市场运作及风险控管都合理的平衡区间
3.提兑控制权:提兑机制与控制应该交由程式码来执行,而非人治
4.预防挤兑:更有效率且自动化的资金调度方式
5.减缓挤兑冲击:提兑速度是否要因应流动性调整
也必须再次声明,本篇作者没有任何相关的经济专业背景,这些数字举例也都是空想的,本篇的目的在于邀请更多人提出不同的想法。本篇内容如有任何用词、比喻、资讯是错误的,或是有更好的叙事方式,也都非常欢迎来信告知,我们会马上作出修正。本篇的图文完全免费开源,可自由转载、修改、个人使用、商业使用,且不需注明出处。
如果要设计一个水箱与流动机制,你会如何设计呢?
长远来看,或许会因为这次 FTX 的事件,让我们未来都更严肃的看待中心化交易所一直以来潜藏着的风险,也更加强独立思考与媒体识读的能力。币圈永远不缺事后诸葛跟落井下石的人,现在在社群上继续谩骂也于事无补,我们不如来集思广益,以后如何避免问题重蹈覆测。
我们美术团队的营运资金、三位成员的虚拟货币财产,其实也全部都在死在了 FTX 里面,目前也正在重新整顿中。回顾这两年来的努力,虽然财产全数蒸发了,但至少累积到的经验、知识、能力与作品,这些都是不会消失的。也希望各位同样受FTX影响的读者们,在心情沉淀后可以试着回顾自己这几年付出的努力,找到其他金钱以外也很有价值与意义的地方,让它们成为重新出发的动力 ୧| ” •̀ ل͜ •́ ” |୨
团队介绍|pupupupuisland
pupupupuisland 是一个2021年成立的艺术团队,由三位来自台湾的业余创作者组成,有平面设计、3D、插画、UI、游戏、程式设计等背景。平日我们都有各自的正职工作,闲暇时间会一起做NFT领域的创作及案子。主要的创作领域及服务项目有:NFT美术设计、UI设计、The SandBox角色及游戏设计等。
Twitter:pupupupuisland
Email:[email protected]
Youtube:pupupupuisland
以下为作品集概览,如有兴趣了解更多或观看完整作品集,可来信至 [email protected]
如果不是实质的「透明化」,而是把「保证」的工作交给第三方的保险公司或法律团队,也是可能会遇到请辞或破产倒闭的。即便最后走到法律流程,也会花上好几年冗长的诉讼期,还有许多清算、债权、跨海、集体诉讼等等复杂的问题。以下为完全凭空的「推测」,没有任何实际的参考依据,每个数值、单位、统计方式在实际执行上,都会需要交给该专业领域的人。这边仅提供我们的思考架构与逻辑,希望能抛砖引玉:在图示中,我们为了简化概念,因此是以三种水位与出水口宽度,来比喻储备量与提兑速度。但实务上应该会更像是一个可以自动缩放宽度的水管,是线性、且小单位的不断即时变化。如果要设计一个水箱与流动机制,你会如何设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