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结合对 10+ 顶尖创作者的学习,以及自己 Twitter 账号和 Web3Brand Newsletter 的亲身实践,毫无保留的输出这一份「打造个人品牌 4 步法」,分享给大家
作者:STARZQ
封面: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个人品牌的打造」是我们 Web3Brand 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一方面我们深信个人品牌的价值,同时 Web3 和 AI 对其进行双重赋能;另一方面我们建设自己 Twitter 账号和 Web3Brand Newsletter,就是一个在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从去年 7 月到现在,我利用业余时间持续输出了 50+ 深度内容,推特 follower 从不到 400 增长到目前的 1.8w, Web3Brand Newsletter 的订阅数也在不断增长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并深度链接了不少 builder / 创始人,许多进一步的讨论也提升了我自己的认知,同时也带来一些小小的商业机会。
今天上午刚刚被 Jack Butcher 关注,看起来是因为之前写的🧵被 Opepen 的 holder 转了
在上个月我们的读者调研中,超过 2/3 的读者都对「打造个人品牌」这个话题感兴趣,留言中也有不少人希望可以进一步探讨。
于是有了本周这封 Newsletter, 我结合对 10+ 顶尖创作者的学习,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用了一个周末的时间,毫无保留的输出这份「打造个人品牌 4 步法」,分享给大家。
btw, 这份 playbook 没有对时间的硬性要求,我自己就完全是用上班和带娃之外的业余时间来建设 Twitter 账号和 Web3Brand, 所以也一定能对你适用,enjoy~
TL;DR
- 为什么打造个人品牌
- 打造个人品牌 4 步法
- 确定品牌定位
- 建立内容系统
- 建立增长系统
- 开启商业化
1. 为什么打造个人品牌
我的风格是先把 Why 聊清楚,因为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只有说服了自己,才能克服旅途中的千难万险。
关于这个话题我也分享过好几次,po 一下我的答案
- 从外部环境来看,靠打工产生的价值会越来越低,且不可持续
- 通过打造个人品牌,将个人发展和公司解耦,这会让你更灵活和自由
- 「复利」能让你更快获得自由,而打造个人品牌是拥有复利的最佳方式之一
- 在 AI 和 Web3 的帮助下,个体品牌更容易被打造和商业化
(对 Why 很了解的读者建议可以直接跳到下个部分)
1.1 从外部环境来看,靠打工产生的价值会越来越低,且不可持续
10 年前,毕业进入大厂,提升自己的专业度和职位,将一份时间卖的更贵,在现金、股票、房产的三重增长下达到某个水平的财务自由,是一个对普通人更容易的模式(我的不少好朋友都是走这个模式,10 年前校招进入 BAT 一直待到现在退休)。
但在人口红利消失、经济环境恶劣、政治局势动荡的 3 重影响下,股票的价值大大缩水;同时大厂可以提供的高薪职位越来越少,随着减员增效,时间不会再越卖越贵,只会在加班和通胀的双重影响下越来越便宜,而且不可持续,说不定哪天裁员大刀就到了你身上。
红利一去不复返,打工这件事情已不可持续。
1.2 通过打造个人品牌,将个人发展和公司解耦,这会让你更灵活和自由
品牌背后是你被认可的技能,罗马不是一天建成,个人技能和品牌的打造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过去我们基本将「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画上等号,因为过去 10 年的高速增长,为大厂员工提供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发展环境:
- 有稳定的环境进行技能的学习
- 有充足的资源来进行尝试和试错
- 职场天花板高,不断有新的挑战帮助个人成长,并建立人脉
- 大量缺人+丰厚的利润,使得公司愿意投入资源在人才培养上
但好时光不再有,这 4 个条件都几乎不存在,公司发展不稳定、资源匮乏、职场天花板低、公司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找到比你性价比更高的人。你无法指望公司来培养你,你必须为自己制定发展计划。
所以从上班第一天起,你必须问自己 3 个问题:
- 我能在这里呆多久,1 年?3 年?5 年?
- 在离开这里的时候,希望拥有哪些受外部市场重视的技能,建立什么样的人脉,形成什么样的个人品牌?
- 为此我需要制定什么样的计划?
当你能清晰回答这 3 个问题,说明你已经走在打造个人品牌的路上,将个人发展和公司解耦。这会使你更灵活和自由,不管在哪里,都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如何得到。恭喜你。
另外关于「技能」,你需要清醒的分辨:
- 哪些能力是大厂/平台赋予你的(例如平台的流量、品牌)
- 哪些是只能在大厂里面使用的(例如 10 亿美金获客预算,复杂的部门间协调)
- 哪些是在公开市场上更受重视的(例如内容创作、社群运营、产品设计……)
如果你不希望一辈子在大厂(客观环境也不允许),只有第 3 类技能更具备通用性,成为你打造个人品牌的基础。
1.3「复利」能让你更快获得自由,而打造个人品牌是拥有复利的最佳方式之一
拥有「复利」(Compounding) 带来指数增长,而打工「卖时间」只能得到线性增长,因此「复利」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个概念我相信不用再多解释了。
复利分为以下 7 类
- 内容
- 品牌
- 粉丝
- 人脉
- 声誉
- 产品
- 资本
通过打造个人品牌, 可以直接获得前 5 类复利,同时后续可以转化成产品和资本复利
- 内容复利:老内容可以带来新流量,同时老树开新花产生新内容
- 品牌复利:随着时间推移,你的品牌心智会越来越强
- 粉丝复利:老用户推荐带来新用户,用户之间还可以产生连接,带来网络效应
- 人脉复利:你的内容帮你结识到更多人脉,人脉再带来人脉(今天上午刚刚被 Jack Butcher 关注哈哈)
- 声誉复利:你之前的声誉为你带来新的合作,然后再变成新的声誉
- 产品复利:基于被内容证明的技能,可以进一步打造为可规模化复制和售卖的产品,并基于个人品牌分发
- Jack Butcher 打造的产品「如何可视化价值」,在 2020 年销售超过 100w 美元;
- Justin Welsh 打造的产品「内容操作系统」,年销售 130w 美元;
- 因为只需要一次构建,利润率可达 94-95%;
- 资本复利:基于个人品牌声誉、粉丝和领域的专业度,你可以帮助初创公司更快建立知名度和获取精准用户,换取投资份额,以获得百倍到千倍的回报
- Tim Ferriss 在最新的播客里面透露,他通过超级畅销书《每周工作 4 小时》结识了不少科技界的人脉,进而在早期对 Alibaba、Twitter、Facebook、Uber 和 Shopify 等公司进行了非常成功的投资,带来百倍到千倍的回报。他的投资金额都不大,在 1w 美金左右,但他会非常努力的为被投企业贡献价值,让其觉得物超所值;
- Bankless 过去三年参与了 70 多个不同的投资,包括 Uniswap, Curve, Aave 等知名项目
另外一个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点,在大厂工作的复利是很少的
- 每 1-2 年,就会被动或主动的换一个岗位,失去内容和用户复利,同时并没有积累出匹配的专业度
- 能积累的只有声誉复利。但如果大厂的岗位越来越少,岗位失去流动性,声誉复利也会丧失市场
尽早开始打造你的个体品牌,享受复利。
1.4 在 AI 和 Web3 的帮助下,个体品牌更容易被打造和商业化
AI 正在十倍甚至百倍提升创作者的效率,帮助其打造个体品牌。我也分享过不少 AI 工具,在它们的帮助下,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写故事、编程、画图、作曲……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另外,Web3 帮助创作者更好的将自己的内容资产化,取得更大收益。share 最近看到的一个 case
2022 年 11 月,洛杉矶唱作人 TK 推出首张链上专辑《Eternal Garden(永恒花园)》。通过策略性的宣传和合作伙伴关系,他以每个 0.07 ETH 的价格销售了 700 个,获得了 38.26 ETH(约 50,000 美元)的收入。根据估算,TK 每个月从 Spotify 只能获得 500 至 1000 美元的流媒体版税,他因此全心投资于 NFT 的潜力。他的冒险得到了回报——TK 从 NFT 销售中赚取的利润是流媒体收入 12 个月的 50 倍。
在 AI 和 Web3 的双重加持下,「少量内部雇员+外部顾问」会成为组织新形式,意味着为领域专家创造更多收入。
最后用 Jack Butcher 开启自由之路的人生反思来结束这个 why 的部分
- 卖时间/服务永远无法让你休息,只有卖产品才可以
- 被动接活永远无法让你积累自己的声誉/流量,必须建立自己的定位和品牌
2. 打造个人品牌 4 步法
2.1 确定品牌定位
品牌定位是你为用户打造的第一印象,用户在你圈定的区域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为此你需要做两件事:
- 找到你的独特性;
- 通过一致性强化你的独特性,最终形成品牌。
1. 找到你的独特性
用户和价值都因你的「独特性」而来。
来自 Jack Butcher 的洞察:
- 没有人关心你能做什么,每个人都关心你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
- 在供需关系里面,供应越独特,产品就越有价值,价格就越高;
- 互联网极大地影响了因独特性而获得奖励的可行性。在本地市场,独特性几乎总是会缩小市场规模;但在互联网上,情况恰恰相反,只有独特性才能获得用户。
如何发现自己的「独特性」呢?去找用户需求、你的兴趣点和你擅长事情的交叉点
- 用户需求:是否有用户感兴趣,用户规模和感兴趣程度,决定了商业价值的大小
- 你的兴趣点:只有你感兴趣的事情,才能保证长年累月持续输出
- 你擅长的事情:为什么用户要看你的内容(而不是别人的)
我找到的「独特性」是:Web3 和 AI 如何赋能个人品牌和企业。
- 用户需求:几乎所有人和公司,都希望知道如何通过 Web3 和 AI 建立和强化品牌,并转化为收入;
- 我的兴趣点:我喜欢研究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并且我享受写作这个过程;
- 我擅长的事情:我有超过 10 年的 Web2 从业经历,本身是「科技改变社会」的经历者,打造过多个产品和业务,拥有相关行业的案例和人脉;NFT 是下一代内容、社区和电商的基础设施,而我的技能树刚好横跨内容社区、电商平台和人工智能,这让我可以更快速和深入的理解 Web3 和 AI 对个人和企业的影响;多年产品经理和创业者的角色,让我擅长用简洁的文字解释复杂的事物。
Jack Butcher 找到的「独特性」是:通过视觉设计,让复杂的事情变得容易理解。
他审视了自己所有的经历,意识到他在工作中花了多年时间为客户制作演示文稿(用户需求),而他的大多数同事都不擅长这项工作,或有兴趣。
这些演示文稿的目的都是可视化无形概念:软件产品中的逻辑如何运作,流程 X 如何节省公司时间,行业 Y 的竞争格局如何,等等。
2. 通过一致性强化你的独特性,最终形成品牌
找到「独特性」是品牌建设的开始,接下来你需要的是「一致性」,每天、每周不断以类似的方式出现,你的观众才会越来越熟悉你,记住你,想到你,最后你成为所在领域的第一心智和品牌。
我们需要强化 3 个方面的品牌一致性:
- 空间一致性
- 内容一致性
- 时间一致性
空间一致性
Twitter 的个人主页是你的访客空间,你的名字、头像、twitter handle、封面、介绍、置顶推文…都是这个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你的个人品牌,而好的装修可以让你的品牌脱颖而出获得 10 倍用户关注。
- 名字和头像是这个空间的标志牌,需要有一定辨识度;同时一旦定下来就不要经常换,因为让用户熟悉需要一定时间;
- twitter handle 是这个空间的门,决定了你的 twitter 链接,一旦定了就不要更换(否则之前的链接会全部失效),需要仔细挑选;
- 封面、介绍和置顶推文,是你品牌价值的说明和证明,告诉用户关注你的理由。
这一块 shivsak 有个长推做了非常全面的讲解,欢迎阅读。
内容一致性
你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和你的品牌定位相关,因为「用户关注你,是为了你的内容」,任何不相关的内容都无益于强化用户心智。
除非你变成了名人,这时候逻辑转化为「用户关注你,是为了你的动态」。
时间一致性
形成和占领用户心智需要时间,这既是常识,又是最难的,因为这要求你要度过无数个默默输出但缺少反馈的夜晚。
我的账号是到第 7 个月才开始有质的飞越,我的第一篇万字学习笔记只有 6 个点赞,前 6 个月任何时候我都可以退出,所幸我没有。
再来看看这些顶级创作者,真是比你厉害还比你努力
- NFT GOD(1 年时间从 0 到 13w 粉丝):每天 2 条 Twitter, 每周 2 条🧵 1 封 Newsletter
- Sahil Bloom(1 年时间从 0 到 18w 粉丝,目前 100w):第一年每周 2 条🧵,现在也保持每周 1 条🧵
最后再分享 2 个 insight, 结束这个小节
- 内容就是占山头,在一个增量市场里,把一个类别,做成一个品类 from 刘飞
- 记得我 2020 年初还在跟刘飞探讨「播客是否会成为一个大众内容」,「喜马拉雅和蜻蜓 FM 哪个更有机会」,转眼间他在小宇宙的 2 个账号加起来快 30w 订阅了。
- 他的方法是,假设播客是一个增量市场,看有哪些空缺是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同时未来可以变大。当时的播客里面聊文化的比较多,聊互联网聊商业的比较少,于是他抓住了这个空缺,随着小宇宙一起变大。
- 慢就是快。用户如果来的容易,那么去的也容易,反之亦然。
2.2 建立内容系统
找到你的独特性和品牌定位之后,接下来就是输出内容了。写一篇不难,难的是如何打造一个可持续输出的内容系统。
分享我打造的一个【5 步内容系统】
- 选题框架
- 扫描
- 素材
- 主题
- 文章
1. 选题框架
第一步是确定选题框架,它决定了你的扫描输入源从何而来,进而产出为素材、主题和文章。
前面讲了 Web3Brand 的品牌定位是Web3 和 AI 如何赋能个人品牌和企业,我们将其分解为 4 部分,以及更细粒度的几十个标签
- Web3 原生 IP 与品牌
- 品牌进入 Web3,使用 NFT 去提升自身的业务
- 个人品牌的打造,创作者的个人成长
- AI 如何赋能个人与企业
然后,我们就会基于这 4 部分构建内容输入源,包括
- Twitter list
- Newsletter
- Youtube
- Podcast
- 新闻网站
- 社群
最后,我们会产出月维度的 4 个初步选题,并每周 Review 是否需要迭代
总结
- Input: 品牌定位
- Output: 选题框架、标签、内容输入源、初步选题
2. 扫描
构建选题框架、标签、内容输入源和选初步选题之后
- 一周安排 3 个小时针对几十个信息源来做扫描,判断哪些和我们的选题框架/标签/初步选题强相关,值得进一步关注,需要精读
- 通过 AI 工具可以大大提升这一块的效率
总结
- Input: 内容输入源
- Output: 需要精读的内容
3. 素材
一周安排 3 个小时,对以上选择的内容做精读,产出笔记放到素材库
- Input: 精读内容
- Output: 笔记
4. 主题
主题有两种产出方式
- 4 个初步选题中任何一个,在这周积累到了足够的素材;
- 这周出现了更重要值得写的主题,同时素材也足够。
当主题确定后,安排 3 个小时,进一步构思标题和大纲。
这一步通过模版的使用,可以极大提升效率。
标题必须简洁、易懂且有力。sahil bloom 最常用的 2 个模版是
- The Most Powerful___:人们总是喜欢看最强大、最有效的东西;
- ___101:一个新事物出现时,面向初学者的内容总是有很大市场。
而一个好的大纲,决定了你写文章、讲故事的思路,是否顺畅且具有吸引力,可以让读者一口气读下去。
NFT GOD 最常用的大纲(详细介绍见文末引用)
- Hook: 钩子
- Intro: 介绍
- Body: 内容主题
- Conclusion: 结论
- CTA: 引导下一步转化
熟悉我的读者也知道,我最常用的大纲是:
- Why: 为什么品牌需要拥抱 Web3
- What:什么样的品牌、品类适合 Web3
- How:具体如何如何打造 web3 品牌
当你的内容积累到一定量后,可以通过分析,把目标读者最喜欢的标题和大纲变成模版,方便日后快速调用。
总结
- Input: 素材
- Output: 标题和大纲
5. 文章
基于主题、素材和大纲,最终成文,并进行配图。根据文章长度,3 – 12 小时不等。
- Input: 主题、素材和大纲
- Output: 文章和配图
基于上面 5 步,一个可以让你持续输出内容的系统就建立起来了。
2.3 建立增长系统
有了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基于内容做增长,提升曝光量、粉丝数以及邮件订阅量。
分享我打造的一个【3 步增长系统】
- 内容数
- 曝光量
- 粉丝/订阅转化率
1. 内容数
毫无疑问,内容数和曝光量直接正相关,同时也让你经常出现在读者面前,提升我们前面讲到的一致性。
但如何产出更多内容呢,答案就是我之前在 Jack Butcher 案例里面分享过的「一次构建,多次销售」。 Justin Welsh 将这个策略用到了极致,做到了「写 1 次,发布 11 次」。
我自己实践下来,当构思&产出一篇文章后,至少可以发布 5 次:
- 在构思阶段,可以直接将素材作为 Tweet 发出;
- 在发布 Newsletter 前一天,可以基于梗概或者精华,发布一个预告 Tweet;
- 将文章发布为 Newsletter;
- 将 Newsletter 变成 Twitter🧵发出;
- 一段时间之后再利用,发布内容更新或者相关评论(这就是长青内容的好处)。
2. 曝光量
提升内容数之后,下一步是提升每一篇内容的曝光量。分享 4 个方法
- 爆款
- 交叉链接
- 渠道分销
- 付费增长
爆款
提升曝光量的首要方法是成为爆款,然后进行病毒传播。成为爆款本身可遇不可求,但爆款本身有 3 个公式,如果你的内容符合这些公式,那么就等待概率命中;如果不符合这些公式,那么很难成为爆款。
爆款公式 1:取悦读者,提供情绪价值
人都是情绪的动物,一旦被击中则会释放巨大能量。Peter Yang 的这条 tweet, 让他在 1 天内获得了超过 30w 喜欢和 15000 个粉丝。附上他的事后分析
我觉得这条推文之所以会迅速走红,是因为它让人感到尴尬,然后哈哈大笑。它还取笑了在 Twitter 上经常看到的那些东西。
爆款公式 2:帮用户快速解决一个问题,包括赚钱
我自己的文章可以算在这个类型里。这里的核心点是,你关注的问题,而非内容的质量,决定受众的大小(by 少楠)。你需要解决用户需要的问题,而不是把你会的技能展示出来。
如果你想要更大的影响力,那么多数时候需要回答大多数人的普遍问题,并且尽量避免他们思考,而是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值得认可的。比如「零成本赚到 100 万」「二十天产品面试集训营」等。
许多人搞错了做内容的步骤,先是坐下来开始写自己知道的东西,在完成后拼命将其推广出去,试图让全世界人关注 —— 但现实往往很快就会打脸,一本《母猪的产后护理》写的再精彩,能让母猪产崽率提高 N 倍,也很难破圈,因为大多数人并不会遇到这个问题。
爆款公式 3:帮用户了解世界
这个公式背后利用的原理是,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害怕落后于时代,这个 fomo 的心理会让其去主动查看最新的信息,近半年许多 AI 相关的账号和 Newsletter 增长迅猛,就是利用了这一点。拿我自己关注的 2 个 AI Newsletter 举例:
- therundown.ai 今年 1 月 6 日创建,到现在超过 25w 订阅
- theneurondaily.com 今年 1 月 2 日创建,到现在超过 10w 订阅
因为是新闻,所以必须日更,背后的博主必须既了解科技,又异常勤奋时跟热点,如果不是全职或者非常清闲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持续下去。
有趣的是,这 2 个 Newsletter 背后的主理人都是亚裔,勤奋的民族- – theneurondaily 的主理人 Pete 的经历也很有意思,从麦肯锡到科技公司(Airtable)再到三藩公共图书馆,感觉最后这份工作是专门为了运营这个 Newsletter 而挑选。
交叉链接
交叉链接的本质是「写 1 次,使用 N 次」,通过提升使用了增加曝光。
以 Sahil Bloom 为例,分享创建交叉链接的 3 类方法
- 从各个角度使用热门内容
- Sahil Bloom 围绕费曼技巧写了一篇终极指南类的内容,然后把它用在了接下来的 5 篇🧵里
- Top 10 Favorite threads from the last year 去年十大最受欢迎的帖子
- 10 threads to help you on your growth journey 10 个🧵助您踏上成长之旅
- 20 lifelong learning habits 20 个终身学习习惯
- 10 threads to accelerate your career 10 个方法加速你的职业发展
- Frameworks to provide clarity in complex situations 在复杂情况下提供清晰度的框架
- Sahil Bloom 围绕费曼技巧写了一篇终极指南类的内容,然后把它用在了接下来的 5 篇🧵里
- 在文章末尾添加相关内容的链接
- 在每篇文章的末尾,大多数博客作者都会创建一个 “相关文章” 部分,供读者继续阅读或深入了解某个主题。Sahil Bloom 把这个技巧也用在了 Twitter 上。在他的 Twitter🧵末尾,经常会包含一条 “如果你喜欢这条,欢迎阅读 xxx 领域其他🧵” 格式的内容,里面就会放入相关的 Twitter 线程
- 创建内容合集
- 这个也是博客作者的常见做法,Sahil Bloom 用在了 Twitter 上,通过 Thread of Threads, 把自己过去写过的所有帖子放在一起(不知道是谁先开始这样做的,我也学习了哈哈)。
渠道分销
有 3 种通过渠道分销的方法:推销、推荐、客串。
推销
一个残酷但必须直面的现实是,在你的账号起步时,几乎不会有人能看到你的内容,你必须推销自己。
Tim Ferris 2007 年写出《每周工作 4 小时》后,开始联系出版商。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拒绝之后,才获得了一份图书协议。为了提高自己的第一本心血之作的胜算,Ferris 不遗余力地将新书送到有影响力的科技人士手中,希望借助他们的支持来帮助这本书来造势。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本书上市之后大获成功。 via 凯莉彭
Sahil Bloom 在 2020 年 5 月 9 日发布他的第一个帖子时,只有大约 500 个关注者。他在 50 个账号下「推销」,最后通过当时 30w 粉丝的 Chamath 的转推,获得了 3700 个赞,从此开启增长之路。
推荐
作者&用户推荐也是有效的增长方法。有的平台例如 substack 自带作者推荐功能,web3brand 相当比例的订阅读者都是通过作者推荐来的。
读者推荐是另一个有效武器。据 Chenell 的研究,Ali Abouelatta 在 3 年内将他的 Newsletter 发展到了超过 74,000 人订阅,读者推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每个月推荐 25 个用户,即可解锁一个新的礼物(例如 PDF 或模板)
- 每个月都会重置推荐,这使得解锁变得更加紧迫
- Ali 的顶级推荐人成功带来了 100 多个新用户
怪不得 Substack 最近也上线了读者推荐功能,晚点我也试试。
客串
客串可以帮助你快速覆盖新的目标客户。Substack 大号 Lenny 初期的增长里面,在知名投资人 Andrew Chen 的博客上分享客座文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其订阅制达到了 3000 人;少楠的产品沉思录几次重要的增长,也来源于在播客节目上的串场,如「三五环」和「组织进化论」。
付费增长
如果你的内容已经开始盈利,你可以在有机增长之外尝试付费增长,只要利润可以在一段时间内 cover 掉成本。
由 Shaan Puri 和 Ben Levy 撰写的 Crypto Newsletter The Milk Road 采用了这个方法,1 年内将订阅增长到了 25 万人以上,并以 100 万的价格出售。
在一份对 The Milk Road 的研究文章中,披露了其增长策略
- 确定获客成本:Shaan Puri 和 Ben Levy 希望回本周期可以在 3 个月以内,同时由于每个用户每个月可以贡献 $0.5 收入,意味着他们最多可以以 $1.5 获取一个订阅用户;
- 优化付费渠道: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 Facebook 上,并测试了许多不同的创意和受众。经过大量测试,发现梗和 social proof 广告效果最好;
- 付费广告为该 Newsletter 增加了 50,000 多名读者。
3. 粉丝/订阅转化率
有了曝光之后,下一步是提升粉丝/订阅转化率,这里分享 2 个技巧
- 找有影响力的业内人士做背书
- 利用钩子商品提升转化率
- Ben Meer 用赠送小册子《75 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引导用户订阅;
- Shaan Puri 用 pitch deck 模版和商业案例引导用户订阅;
- Peter Yang 在 2021 年,通过赠送 “12 天 Web3 系列”,获得了超过 10,000 个订阅注册
2.4 开启商业化
如果你要持续的打造个人品牌,甚至从副业变成主业,必然需要讨论商业化这个话题,这样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首先分享一个商业化的框架,分为 To C 和 To B 2 类
- To C
- 卖内容:付费订阅
- 卖服务:付费社群
- 卖产品:标准化课程、出版物
- To B
- 卖广告
- 卖时间:付费咨询
- 投资
这里面杠杆率最高的是「卖产品」和「投资」,都可以让你在睡觉的时候赚钱。
我个人建议从付费咨询开始,因为
- 开启咨询的门槛很低,不像卖广告,咨询对粉丝数量没有绝对的要求;也不像卖内容与卖服务,你需要精心设计;
- 可以帮助你与粉丝建立更深入的关系,最快接触市场一线问题;
- 足够简单和灵活,以最少的开销(一台计算机和一些软件)解决客户问题,证明自己;
- 是「证明可以解决用户真实问题」的最轻量化方式,成为下一步构建产品的基础。
商业化是一个超级大的话题,限于篇幅,这里不进行详细展开,我会在未来的文章中进行详细的介绍。
最后分享一下 Justin Welsh 的年收入结构
- 每年总收入 170 万美元;
- 130 万美元来自于 “内容操作系统” 这门课程,主要在 2 个小时内教人们如何有效使用领英;
- 咨询收入 14.4 万,赞助收入 12 万,订阅收入 10.3 万,联盟收入 2.5 万。
这基本是由 Justin Welsh 一个人做到的。他只有一个每周工作 20 个小时的虚拟助理,负责处理所有的客户支持工作。
个人品牌的商业化空间很大,我们一起努力。
总结
打造个人品牌可以让你拥有一系列好处,而这一切完全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以下 4 步来完成:
- 确定品牌定位
- 找到独特性,打造一致性
- 建立内容系统
- 5-Step, 选题框架→扫描→素材→主题→文章
- 建立增长系统
- 3-Step, 内容数 x 曝光量 x 粉丝转化率
- 开启商业化
- To C:卖内容、卖服务、卖产品
- To B: 卖广告、卖时间、投资
确定品牌定位需要你对用户和自己都很了解,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不断在这个框架内「重复」。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到,只要你付出匹配的努力。
这篇万字长文提供了一个打造个人品牌的清晰框架,未来的文章里面会分享更多的实操性案例,进一步完善 Playbook。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特别想了解的方向,请在评论中告诉我。
最后感谢文中提到的这些创作者们,你为「打造个人品牌」提供了重要的榜样。
我们的本周五第一期 Space Happy Hour AMA 轻松愉快的完成了!Serotonin 公关总监 qimei 和我们交流和很多 Web3 中美差异之处,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收听回放。
另外感谢 Victor 的建议,我建了一个共享的 google 日历,大家可以订阅起来,这样每次 space 或者活动前都会收到通知(下一期计划为 8.11 日)。有 3 种不同的版本,各位可以各取所需
2. iCal 版,可以直接添加到 iOS 和 Mac 的日历
3. 需要 google 账号登录版,适合常年在浏览器登录账号的朋友
Reference
- 从 0 到 1 亿美金,Jack Butcher 从乙方打工人到 VV Checks 的创意人生(上篇)
- How To Be Successful by sam altman
- The Eighth Wonder of the World by jack butcher
- 对话三五环刘飞:找一个没人的山头,做自己的播客
- NFT GOD 的 Twitter 大纲 by NFT GOD
- How I Got 319K Likes and 15K Followers From A Single Tweet by peter yang
- 7 tips that preview ShaanVP’s course by peter yang
- How the Best Newsletters Grew to 50,000+ Subscribers by peter yang
- 当我们开始做内容时,需要思考些什么 by 少楠
- 当你准备开展「付费内容」时,你需要思考什么?by 少楠
- 蒂姆·费里斯:我是如何做出百万粉丝的个人品牌的 by 凯莉彭
- 如何建立年入百万美金的一人企业 by 凯莉彭
- Sahil Bloom: The Road to 400k Subscribers in 36 Months by Chenell Basilio
- How First1000.co Grew to 60k Subscribers in 32 Months by Chenell Basilio
- Milk Road: From 0 to Acquisition in 10 months by Tyler De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