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发表后,很多读者留言希望我谈谈对稳定币的看法。
稳定币曾经是我一段时间里长期思考的议题,并且也会是我未来持续关注的一个投资领域。我对稳定币的关注一方面是出于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一种好奇。
出于兴趣主要是希望未来我能发现加密生态中真正诞生的“中央银行”,并在它还是萌芽时就入手;而出于好奇则是我总是习惯用我的认知来判断一下市面上各类稳定币的成败,尤其当我在一个稳定币上线之初就能迅速判断它的最终结局,并在若干年之后真的应验我的预判时,那种成就感甚至远远大于投资收获给自己带来的快感。
接下来我就用几篇文章和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对稳定币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认知的变化。
稳定币是加密生态的基石,可以说每个投资者在这个领域都不可能离开稳定币。我甚至知道有不少投资者比特币、以太坊都没有但却一定会有稳定币,因此稳定币的受众可以说超过任何一个加密资产。
稳定币在诞生初期(以USDT为首)对整个生态而言最重要的作用主要还是体现在法币的出入以及购买各类加密资产的中介。但在2020年爆发了DeFi之夏以后,稳定币却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它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为什么呢?因为稳定币领域产生了一个奇葩:算法稳定币。
今天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算法稳定币的看法。
所谓的算法稳定币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币值的稳定不是依靠抵押物产生、它的发行也不是依托抵押物的多少,这两个特性纯粹依靠智能合约的算法控制。
不过对普通投资者而言,稳定币的币值及发行到底由什么决定、以及靠什么维系其实并不是关注的重点。所以兴起于2020年的那一批算法稳定币在币值锚定及发行原理上的创新并不是它引发大众追捧的关键,它真正引发大众追捧的关键在于那一波的算法稳定币几乎都带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性:会根据币值的波动自动“膨胀”以及“通缩”。
这里面的第一个典型就是AMPL。
关于AMPL到底是什么,业内争论非常多,但我姑且把它也算作稳定币,因为它有两个根本特性在我看来是稳定币必须要有的:第一它的目标是锚定美元;第二它有自己的发行主权。
AMPL的原理非常直观明了:当其币值大于1美元时,就“膨胀”以此来稀释每个AMPL的币值;当其币值低于1美元时,就“收缩”以此来凝聚每个AMPL的币值。
除了AMPL之外,后来还出现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稳定币,BASIS。它在AMPL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稳定币值。
具体而言,就是当它发行的稳定币币值小于1美元时,用户可以用稳定币购买面值1美元的债券,这时相当于用户用小于1美元的价格买了面值1美元的债券;当稳定币的币值大于1美元时,系统会增发稳定币,并且优先让持有债券的用户用曾经低价买来的债券换币值为1美元的稳定币,然后再将增发的稳定币按比例膨胀给每个稳定币持有者。
在这两类稳定币发行时,就有文章指出它们的根本问题就在于一旦币值下跌,并且人们对其丧失信心时,币值要再回到1美元,恐怕难度会非常大。
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几乎绝大部分持有者都更愿意看它们的光明面:那就是如果所有人都愿意用它,它的发行量不断膨胀,膨胀到一定规模,信心建立后,它们的币值就稳定了。这样每个早期曾经持有这些稳定币的投资者凭着一路发行量“膨胀”的过程就会收获惊人的回报。
而这种美好的憧憬确实在这类稳定币上线之初得到了完美体现。
我还记得当时媒体几乎隔三岔五就会说这些稳定币发行量又膨胀了,XXX投资者的回报又翻倍了。
对这两个稳定币,我都曾经投资过,并且在上面收到了不错的回报。尤其是BASIS。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醒来都能看到自己账户上的币突然间又多了。但对此我的下意识却是马上把多了的币换成DAI,而没有像其它投资者那样留在钱包里享受预期中更多的“膨胀”。
这种感觉越到后来给我的感觉反而是越不安,是一股莫名的紧张和焦躁。
终于有一天我实在受不了内心的这种感受,把AMPL和BASIS全部卖掉了。
在卖掉之后,我还是持续在关注它们,并且最终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结局:一旦它们的螺旋死亡开启,可能就再无翻身之地。
细心的老读者可以再回头关注一下我在2020年年底和2021年年初那段时间写的文章。在最开始我和大家推荐DeFi蓝筹品种时我是推荐了AMPL的,但后来随着我的感觉越来越糟糕,我再在推荐列表中就已经把AMPL给删掉了。
尽管那时AMPL还在不断膨胀,还在不断上涨。但我总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