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很关键,美英双双加息75基点?

fffmCQ.jpg

美联储11月加息75基点,然后放缓加息步伐?

作者:卜淑情

来源:华尔街见闻

上周美英国债市场掀起狂欢,美债止跌回升,结束了连续十二周的跌势,英债连续两周高涨。

市场预计,美联储和英国央行将在本周的议息会议上决定分别加息75基点。

本周很关键,美英双双加息75基点?

同样的加息幅度,不同的意义

但同样的加息幅度对于美联储和英国央行而言意义完全不同:

对于美联储而言,连续四次加息75基点将把它带到一个十字路口面前:疫情后期的经济复苏正在被其紧缩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掩盖,而此时国内的通胀仍处于40年来的最高水平。

美联储将在打击通胀和避免经济衰退之间做出选择,市场预计它更有可能选择后者。

对于英格兰银行而言,75基点的加息意味该行将以1989年以来的最大幅度提高借贷成本。显然,英国央行在打击通胀和经济衰退之间该行显然更加倾向于前者。

英国前首相特拉斯辞职令国债市场暂时恢复平静,英国央行将集中火力打击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

美联储11月加息75基点,然后放缓加息步伐?

上美债的涨势使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落回4%附近,一些投资者认为,美联储此前的紧缩政策可能会使经济步入衰退,出于这一担忧,美联储未来可能会放慢加息步伐,债市的跌势即将结束。

这一观点在得到了美联储部分官员的支持。美联储鸽派官员、2024年拥有FOMC会议投票权的旧金山联储主席戴利表示,美联储应该避免因为加息太激进而让美国经济陷入“主动低迷”,现在是时候开始谈论放慢加息的速度了。

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上周公开表示,如果明年联邦基金利率的峰值大幅高于官员们9月预测的4.6%的水平,经济将面临巨大的“非线性”风险。

在衰退恐惧蔓延之际,美国通胀依旧火爆,美联储在抗击通胀方面任重道远。

虽然9月整体PCE物价指数出现了连续第三个月放缓,但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核心PCE物价指数却连续两月加速上行。此外,密歇根大学调查的10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半年来高位,消费者长短期通胀预期均较9月升高。

投资者目前基本已经消化11月加息75基点的预期,但对于12月的加息幅度仍存在分歧,期货交易员认为美联储将在12月再次加息75基点。投资管理机构Federated Hermes高级投资组合经理Donald Ellenberger表示:

美联储11月肯定加息75基点,我认为他们对12月的利率保持谨慎,因在该会议之前还有两份CPI报告要公布。他们希望摆脱75个基点的单调工作,但只有在通胀数据开始下降的情况下,美联储才会减慢加息速度。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美联储将暗示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正在升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周大幅走低,凸显了这一预期。

本周很关键,美英双双加息75基点?

投资者预计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美联储将在明年开始降息。因此,投资者开始增持长期国债。SMRA最近的投资组合调查显示,投资者自2021年以来首次回到净多头区间,为100.1%,而摩根大通公司对美债客户的调查显示,净多头持有量回升至两年来的最高点。

全力对抗通胀!英央行或以三十三年来最大幅度加息

原定于10月31日的财政计划被推迟到两周后公布,这令英国央行本周的议息会议变得更加复杂,届时该行要在不了解财政细节的情况下公布利率决议和经济预测。

目前市场普遍预计,英国央行或在本周宣布加息75基点,以1989年以来的最大幅度提高借贷成本。

相较于美联储而言,英格兰央行的处境更加不妙。

首先是顽固的通胀。英国9月通胀率高达10%,重回40年最高水平。英国央行此前警告称,为了缓解生活成本飙升的问题,11月的加息幅度可能需要比此前预期的更高。新任首相苏纳克周三也表示“解决通胀问题将是政策当前的工作重点”。

其次是近在眼前的衰退。英国央行早前发布了悲观的预期,表示英国经济将在今年最后3个月陷入衰退,并将持续到2023年底。分析师更加悲观,预计英国不仅可能已经陷入衰退而且衰退可能会持续至2024年。

在本轮加息浪潮中,英国央行虽然是最早加息的央行之一,但加息幅度却落后于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在美联储连续三次加息75个基点,过去一直落后的欧洲央行也于上周一次性加息75基点,这令加息幅度还停留在50基点的英国央行处境更加窘迫。

另外,前首相特拉斯的激进减税计划导致英国债市一度陷入危机之后,英国政府还急需重建大大削弱的公信力。

随着英国首相之位交替,英国债市获得了短暂的平静,截至本周,英国债市已经连续两周大幅上涨。

本周很关键,美英双双加息75基点?

对此,彭博社经济学家Dan Hanson评论称:随着混乱的设计者不再掌权,英国资产的风险溢价逐渐消退,英国央行采取积极行动的压力有所减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炒币网无关。炒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仅供参阅,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