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应,不少投资人一看到记者便止不住痛哭失声。这位朱大爷患有心脏病,长期服药,眼见着投资款要打水漂,不由得老泪纵横。
而77岁的贝大妈,孤身一人生活,原指望理财养老,现在也成了泡影。
投资人小张(化名)告诉记者,他们都是被同一家公司——“中融国信商业保理(深圳)有限公司”给坑了。2017年,小张通过亲戚认识了这家公司在宝应的负责人刘某。
观察了一年多,2019年4月,小张开始购买这家公司的产品,总共投了20万,投资期一年,年利息为10.5%,每三个月结算一次利息。刚开始,利息都能按月到账,但从今年2月起,利息没有如期兑付,到期的合同也没了下文。
从小张提供的合同和材料来看,投资人是将资金委托给“中融国信公司”,用于投资山西省汾西县的一个硫铁矿项目,不仅有资金托管银行,还有河北唐山的一家企业作担保。而据宣传,这个项目是“山西省十大重点项目”,预计年利润达7亿元。
合同还显示,根据投资金额和年限的不同,年利息从6.7%到12.6%不等,并没有像很多暴雷的P2P那样高得离谱。那么,这看似“稳健”的项目,为什么也出问题了呢?一名投资人介绍,这正是“中融国信公司”狡猾的地方。
记者查询得知,给项目作担保的唐山恒达工贸有限公司,已经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而投资人通过中融国信公司投资的另一个项目——辽宁药都小镇,药材田如今也是荒芜一片。
黄女士还介绍,“中融国信”在宝应的负责人刘某并没有在当地注册公司,而只是在安徽合肥注册了“中融国信合肥分公司”,目前,这家公司也已经注销。记者随后查询,发现“中融国信”在多地的分公司都已经注销。
记者随即联系上了“中融国信”在宝应的负责人刘某,对方却说,她也是受害者。
至于钱去哪儿了,刘某称,她也不清楚。
记者随后联系了宝应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证实这家公司根本不具备金融资质。
看来,这家“中融国信”公司还真是画了张“大饼”,大伙又被那些听上去“高大上”的投资项目给套了!这些年不断有人在投资理财时上当受骗,从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警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