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究竟有多爱传统文化?穿汉服、听相声、写书法、迷京剧、玩茶艺…有些人甚至还迷上了占卜,其中就有网络“云算命”。在年轻人中间流传着一句口头禅:“大事问八字,小事问塔罗,无事问星座”。(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整理)
题图:资料图
某手机应用市场里,关于命理学的app有200多个;有一项网络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有62%的人参与过各类形式的算命。
每逢岁末年初,为了在新的一年学业有成、成功“脱单”、升职加薪,一些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希望通过看手相、卜卦、占星和塔罗盘等方式算命和“转运”。
但“转运”也是一个“贵”生意,有人在小程序里支付几十元,查看自己的感情运势、财运;有人把生辰八字和面相相片发给“大师”,听两分钟指点就要花200多元;有人花了588元求到一份1500字左右的流年运势;也有人花近千元求得“愿望手链”“事业手链”…诸如此类,花样繁多。
按理说,比起长辈们,这届年轻人接受过更好的教育,对未知现象会有更理性的认知,但为何迷上了“云算命”?
这和年轻人的“焦虑心态”有关。年轻人“初出茅庐”拼劲足,但社会阅历尚浅,还未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
面对学业、事业、金钱、感情等压力,会产生焦虑感,有时会陷入迷惘和慌乱。出现这种情绪,也属正常现象。他们需要内心抚慰和精神支持,来纾解压力,凝聚动力。
但现在的年轻人,有些是在异乡打拼,不愿意和亲朋交流这些问题,还有些人不愿意通过专业人士咨询解惑,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想通过“云算命”的方式,寻找确定感和安全感。
这种需求被一些网络算命平台或者“大师”利用,成了敛财牟利的手段。“你对命运的问号,就是我的发财机会”。
他们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是注册心理咨询师,却利用大数据结合命理玄学,外加传统的江湖套路提供“情绪价值”,收割年轻人的“韭菜”。
他们惯用的手法是,用模棱两可的话术,实现正反两面全覆盖,但就是不给出绝对性判断,比如,“你有时很外向乐于社交,另一些时候内向矜持、不事张扬。”“你相信爱情,但是怀疑自己能否找到真爱。”
诸如此类“正确的废话”,会让“云算命”的年轻人,自我印证,自我宽慰,自我肯定。在算命平台和大师眼里,有没有事实根据不重要,重要的是算命费和购买“转运”商品的钱,进了自己腰包。
“云算命”本质上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伪科学和迷信活动。当个人的姓名、生日、住址、工作地点和面部信息都泄露后,还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有关部门应对“云算命”乱象加强监管,对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别让年轻人赔了金钱,还搭上“心伤”。
老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娱乐总归娱乐,切勿沉迷其中。美好生活不能靠别人“口吐莲花”,而要靠“尽人事”去争取。
如果想减肥,那就坚持锻炼;如果想有好成绩,就认真学习;如果想早日“脱单”,就扩大社交圈子,而不是戴着转运珠等缘分来。
(本文由防骗大数据FPData排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