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暴雷、割韭菜,数字藏品会成为下一个坑吗?

fffmCQ.jpg
持续关注币知金融,更多信息尽在掌握!


咨询 | 交流 | 风向标

出于人道主义,发布韭菜公告,最近,一家数字藏品平台因为跑路出圈了。尽管公司马上出来澄清,但这恶作剧般的公告,实在深入人心。


跑路、暴雷、割韭菜,数字藏品会成为下一个坑吗?插图


无独有偶,不久前ibox也暴雷,产品价格几近全线下跌,“3万买进1万卖出”的情况不在少数。这两件事无疑给投资者们敲响了一记警钟,数字藏品,又会成为金融陷阱吗?


我们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什么是数字藏品?像支付宝的付款码皮肤、舞台剧的数字藏品纪念票、文物的3D模型,又或是一张像素头像。只要有数字版权的作品,在使用区块链技术后,拥有唯一数字凭证的,都可以被叫做数字藏品。


现在国内数字藏品市场一片火热,今年1月市场的发行额突破4500万,2月破6000万,3月破2亿,4月直逼3亿。伴随着这些不断高攀的数字,大厂们也抓紧布局。目前,国内已经有12家互联网企业布局数字藏品平台,像阿里的鲸探、腾讯的幻核、京东的灵稀等等。


与此同时,国外NFT市场已经悄然降温,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近期NFT市场较去年9月的高点22.5万笔销售相比,下降了92%,NFT的活跃钱包数量也下降了88%。

在国内监管高压之下,平台们将NFT的字眼替换成了数字藏品。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NFT有极强的金融属性,可以被投资、炒作,在二级市场自由地交易买卖。而数字藏品则吸取虚拟货币的教训,被削弱了金融属性,放大艺术价值,不可以二次交易。


但只要数字藏品能够流通,哪怕是转赠,交易也能够在暗处滋生,因此入局的炒作投机者并不算少。虚拟货币也好,NFT也好,乃至现在的数字藏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说到底都是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低价买入,高价卖出,只要有人接盘,这场游戏就不会结束。


国内大厂不以此为主业,为了规避监管风险,转赠条件设置得极为严格。像腾讯的幻核直接不能转赠,而阿里的鲸探则是购入180天才能转赠,赠满两年才可以再次转手。目前平台盈利方式基本靠手续费,看起来更像是为了提前占坑位。


在大厂自我阉割的同时,小一些的平台已经开始试探。有的满30天即可转赠。甚至是赋予收藏者商业开发权,也就是说,用户可以拿着藏品的形象去做周边,实现二次变现。但在其他平台,数字藏品的版权归属还是作者,买家是不可以随意修改使用的。


还有一些则在发布藏品数量上做文章,近几个月几乎每天都有藏品发售,整体数量和大厂平台相比,要高出不少。数字藏品被视为突破口。总的来说,越是困难的平台,就越是激进。

数字藏品目前还是一个新兴产物,各方面都在探索阶段。就安全性而言,周董的nft头像就被盗过;就版权而言,未经授权的作品也被拿来牟利;就艺术价值而言,随意一张图片就能成为数字藏品,难以评估;就投资价值而言,回报周期太长,容易暴雷。


数字藏品市场看似大火,监管却还是空白阶段,行业也是鱼龙混杂。尽管国内监管已经多次释放信号,要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但具体律法还是一片空白,数字藏品的定价是否公允、运营平台的技术是否安全,都还存在变数。


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才刚刚开始,只要市场还在,下一个韭菜就在赶来的路上。


综合网络其他媒体,特此鸣谢不作为投资建议,请自行甄别。

跑路、暴雷、割韭菜,数字藏品会成为下一个坑吗?插图1

如果你也做互联网+区块链项目,可以长期关注这里,定时定量分享业内新闻,项目资讯,盘面危机预警等。

这里是一个有温度的社区,总有一条信息对你有益。

帮忙点一下右下角的大拇指和在看,您的每一次点击对我帮助都很大,谢谢。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炒币网无关。炒币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 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仅供参阅,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